close

拆彈少年(Land of Mine/Under Sandet)

Land of Mine movie poster.jpg

簡介:

1945年5月,德國投降,歐洲戰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宣告結束。

然而,在戰爭期間,軸心國在海岸埋下了數不清的地雷,讓這些地區非但無法利用,更危機重重。

為了恢復土地使用,許多德國戰俘被迫以身犯險,以血肉之軀將海岸上的地雷一個一個拆除。

電影描述中士卡爾指揮十餘個德國少年兵,在丹麥的西海岸清除地雷,並告訴他們:「將這些地雷全數拆除,你們就可以回家了。」

卡爾從一開始厭惡這些少年,到心中漸漸生出同情,甚至出現了友誼。

然而,在一個任務結束後,卡爾向上級回報,得到的指令卻是將倖存的少年派往下一區繼續拆除地雷。

卡爾對這些少年的同情對上如山的軍令,他到底該怎麼選擇?

 

這部電影由丹麥和德國合作拍攝,有別於以往的電影,導演選擇從戰敗國的角度敘事,藉由電影讓大家看見戰後不為人知的事實。

十幾歲的少年們,在戰爭結束後成為戰敗國的貢品,用最原始的方法——拿著鐵棒往沙子裡戳刺,一個個找出埋藏的地雷。

「一、二、三、四」「哐!」聽到金屬和金屬碰撞的聲音後,少年小心翼翼地撥開沙子,屏息拆解引信。

在幾十秒內,他們在鬼門關前又走了一遭。

在烈日下,少年們一寸一寸匍匐前進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1.58.19.png

一不小心,就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1.44.png

「被炸斷手腳或哭喊著要回家時,他們也只是一群孩子。」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3.25.png

他們仍然懷有一顆柔軟的心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1.59.49.png

和住在附近的丹麥婦人的冷漠形成強烈對比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2.59.png

 

而在他們之中,有人已經見識過戰場上的殘忍,幾乎從一開始就不抱活下來的希望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1.58.54.png

但因為害怕受到連坐處罰,在少年之中若有人想要逃跑,只會被其他人合力阻止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18.05.png

同伴的死不斷在他們眼前血淋淋上演,有人終於絕望地步向死亡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20.37.png

 

而在中士卡爾的心中,對戰敗國的報復與對少年的同情不斷在拉鋸。

他的冷漠似乎漸漸被融化。

他開始會為了讓少年們保有希望而隱瞞他們同伴的死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5.02.png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6.21.png

或是從其他軍官的槍口下救出少年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07.13.png

甚至放了他們一天假,和他們一起踢球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10.44.png

然而,在愛犬Otto被沒有清除的地雷炸死後,卡爾似乎又恢復了原本的殘酷無情。

他要求少年們排成一列,用肉身檢查是否還有遺漏的地雷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15.22.png

但在他的心中,已經被軟化的部分並沒有消失。

他嘗試著申請讓倖存的少年回家,得到的卻是充滿仇恨的回應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23.01.png

最後,電影停在卡爾遙望遠方的一幕。

螢幕快照 2017-01-13 上午2.24.39.png

 

其中一個軍官在片中說了一句:「如果他們的年紀已經足夠上戰場,那他們也已經大到可以收拾爛攤子了。」

然而,這些爛攤子究竟是誰留下的?

統治者們為了個人的野心挑起戰爭,犧牲的永遠是那千千萬萬無辜的人民。

而戰爭結束後,戰敗的統治者或退位、或自殺,留下的「爛攤子」誰要負責清?
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戰勝國提出〈凡爾賽條約〉,苛刻的條件造成仇恨一直延續、累積,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仇恨呢?最後又會演變成什麼災難?

戰敗國割地、賠款,在我們眼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,但我們常忘了,這些懲罰最後都會落在人民的肩上。

但若是沒有這些懲罰,受戰火波及的國家必定心有不甘。這些仇恨似乎就這樣輾轉留存在這個世界上。

這也類似廢死與不廢死的爭辯,對犯人判處死刑究竟是為了懲罰犯人?或是為了受害者家屬心裡的不平?

如斯的爭議一直在世界上上演,就留予觀者思辨。

arrow
arrow

    倉鼠不吃爆米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